Project Smurf – 煞車改裝經驗分享 (2022 更新版)

距離上一次發表 Project Smurf – 煞車改裝經驗分享 – 煞車皮 和 Project Smurf – 煞車改裝經驗分享 – 煞車碟 兩篇文章文章也已經分別是 2012 與 2014 年的事情了。其實之後我的煞車也有做了一些調整,就來分享與記錄一下吧~

首先是煞車皮我後改用了 Cobalt Friction 的煞車皮,主要是之前的文章有稍微提過,這家品牌曾經提供 Honda Performance Racing Grand-AM series 用的煞車皮,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才知道這家品牌,然後之後就直接跟他訂購。
Untitled

這裡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Cobalt 的煞車皮與原廠的差異性
Untitled

煞車皮接觸面積也有所不同,圖片中這是早年的煞車皮,可以看到兩側還有導角來降低噪音,不過後來的煞車皮就沒有導角了,因為在賽車上噪音不是考量的部分,能增加接觸面積增加煞車效能才是重點。Untitled

Cobalt 的煞車皮還有分XR1, XR2, XR3, XR4, XR5 等級

依照不同的需求取向來選擇,我自己是 XR1 前,搭配 Otto Zimmermann GmbH 原廠規格碟盤(台灣俗稱 OZ 盤)。後輪則是 XR4 搭配 Hacker 330 實心盤。

以這樣的設定搭配上有 FD2 Type R 的原廠煞車導風片來說,跑麗寶真的用力開的話,基本上跑滿一整節剛剛好,最後一兩圈才會開始出現有一點點 Over heat 的狀況。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組煞車皮的粉塵很重,加上沾到水的話腐蝕性還蠻強的,所以要勤洗車(理由正當)。

煞車卡鉗則因為被藥水洗到有點褪色,加上原本的那組活塞的部分有一些磨損的痕跡,所以就訂了組全新的來換(真的有夠販劍)
Untitled

這是目前的煞車設定,也因為很習慣這樣的設定,雖然說這樣的設定在賽道上真的全開的時候,會稍嫌有一些些不足,不過因為跑賽道的比例實在頗低,就暫時不去做調整了。

2021-12-11 麗寶賽道日 心得紀錄

睽違了 7 個月(上次是 2021-04-17),終於又回到麗寶國際賽車場了!

上一次除了相挺好朋友辦的活動外,也是 23彎的初體驗,因為是來幫忙帶一些沒上過賽道的朋友們去體驗一下,了解一下賽道運動是什麼,所以也就沒有那麼去追求要開得多極致或者 push 自己了。

這次的心態就不一樣了,因為好一陣子沒好好休息,加上一些心煩的事情,所以這次下賽道就真的是想要去「發洩」。為此特別好好的把車子整理了一下,尤其是上次上賽道的時候,大直線尾都沒有辦法正常退檔,稍快一點就會卡到三檔同步齒,所以這次毛起來變速箱同步齒全部換新
Untitled

離合器也剛好需要更換了,上一組跑了 10萬多(中間換了一組小修理包),基本上也沒有說完全不能用,但是離合器的反應明顯的變慢了,上一次拆下來看的時候壓版中間已經有一些明顯的磨損痕跡,一般道路上使用還堪用,但是下賽道的激烈環境下我不想要賭,所以就先更新下來把車上的拆下來當警急用備品(萬一有狀況可以先頂著用,尤其最近疫情的關係,外匯汽車零件不僅運費爆炸高,連交期都非常不穩定,所以留個備案這樣有狀況的話,至少不會刁車。)
Untitled

同時也將懸掛桶身換上送去 rebuild 回來的桶身(順便試試維修的結果)。現在車上那組還很新,不過也開始有一點點異音,先退下來當備品收著。如果這次的維修結果還可以接受,這樣以後的維修就可以在台灣處理,不用都要送去國外 revalve 不然這樣費用真的跟買一組新的桶身回來差不了多少了。
Untitled

而上次跑的時候也發現車上的 Recaro SR-6 還是沒有辦法有效的支撐我的身體去對抗超過 1G 的側向力量,過彎的時候我必須花更多的力去把自己撐著,而且一些大彎過完之後,我幾乎整個人坐到椅墊兩邊的支撐上,所以這次也弄了條六點式安全帶來安裝,目的是要將自己固定在座位上,可以更加專注在駕駛上。
Untitled

最後,之前準備好的 RE-71RS 也趁著這次一口氣全上(上次後面還是舊的 225/45 17 RE71R)。唯一比較不一樣的是由於後輪原本使用的 225/45 17 尺寸,台灣廠商沒勁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改用235/40 17,這讓我有點擔心這樣的胎寬會不會讓原本就覺得迴旋性不太夠的後輪變得更難操控?也只能下了賽道之後實際試過之後才知道了~前輪則是繼續原本的 245/40 17。

Untitled

既然有了好的懸掛系統跟輪胎,當然要找專業的店家來安裝與施工,同時將定位調整為我的賽道設定(前後 -3.5 camber )Untitled

而之前幾次賽道日的經驗,畢竟K20Z3 這種高轉速自然進氣的引擎,工作溫度真的不低,既使有高效能的油冷與水箱負責快速散熱,高速撞風的狀態下,溫度都還能非常有效的控制在安全範圍下,但是回到 pit 區通常整個車頭的鈑件根本不能觸碰,因為溫度真的很高!這種情況下,雖然油溫與水溫都沒超標,但,引擎室內其他機件也會因為長期處於這種高溫下而加速老化與衰退!除了高效能的油冷與水箱外,也要能讓這些「熱氣」可以更有效率的排出引擎室!所以,買了一塊碳纖維的開孔引擎蓋。
Untitled

碳纖維的引擎蓋另外一個附帶的優點就是它真的很輕!Smurf的半桶油重量大概在  1345kg左右(原廠  Honda  Civic  FD2  Type  的車重  1270kg)還算不差。Untitled

總之搞了一大堆東西,這次下賽道就是想要好好舒壓一下,順便紀錄一下賽道的經驗。

Session 1 的時候,懸掛設定完全是我的「街道」設定,比較偏軟車身有比較多的晃動與不確定性。不過因為是要熟悉賽道,同時找到自己的節奏,當然就是用平常開習慣的街道設定來做一個基準點,這樣自己才能更加清楚接下來我能怎麼調整。連胎壓都沒有調整,就這麼沿用原本街道上用的 35psi/30psi 下去跑。果然,跑沒幾圈輪胎溫度就直接噴上去了,胎壓直接噴到快 40psi,導致後面幾圈煞車的奶油感跑出來了!

所以, Session 2 上去之前,先把胎壓放到約 32~33 psi(溫胎壓),懸掛設定也直接調硬阻尼來提高車身動態的反應。比較可惜的是調完車子卻忘了檢查 GoPro 電量,所以,上去沒跑半圈 GoPro 就沒電了!還好車上有行車記錄器還可以勉強看一下自己的紀錄。

Session 2 初期,跟著一台 FK2 Type R  雖然不慢,但,由於不是認識的人,也因此在沒有默契的情況下,彎中速度都會受到影響,大直線 Smurf 根本無法對抗 K20C 那 306hp 的動力,只能默默的被海放。所以,Pace 一直被壓在 2:14 左右。往好處想,連著幾圈的 2:14 秒差都在 0.x 內,是相當精準的。第七圈的時候,終於找到機會成功地過了 FK8 才能開始加快自己的 pace。還好看到  紅旗的時候,我執意的將這一圈跑完,才做突破了我自己原本設定的目標 2:10,看到了 2:09.80。

之後的下午的 session,一來中間休息了 2 個小時,輪胎冷掉了,加上已經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我就把重心放在將 2:10 設定成自己的 pacing speed,想辦法讓自己能夠很輕鬆的做到 2:10。這樣的時間,我能再繼續往前推進。

我想 2021 的賽道活動就此畫下了句點。今年 23 彎雖然只跑了兩次,不過能有進步就是好事。期待 2022 年的賽道日,也希望自己明年能有更好的進步!

互相吐槽求進步!

DSC_1087

回到台灣來玩車,我最懷念的莫過於當年在 Vancouver Chinese Motorsports Club (簡稱 VCMC)有一票很好的車友,大家總是會在 AutoX 或者 Track Day 的活動中一起討論與交流。(甚至,現在我還是會找在加拿大的車友們,聊在台灣跑賽道遇到的狀況,跟他們討論能如何精進。)

新手剛加入的時候,絕大多數對於「駕駛」這件事情都不是很瞭解,或者有著錯誤的觀念。所以加入 VCMC 之後,就會開始意識到這些差異性,而 VCMC 每年都會舉辦駕駛教育營,把基本且正確的駕駛觀念,汽車運動的基本知識傳達給新手們。

當你開始有了一些基礎觀念與能力之後,接下來的就是不斷的練習,也從不同的活動中開始累積經驗。練習到一定程度之後,你會發現自己閉門造車是不夠的。這時候,你就會想要找跟你實力相當或者更強的人來當你的對照組,讓你了解自己的不足。比如說,有些車友就會在 AutoX 活動中共同駕駛同一輛車。互相的比較自己在成績,甚至用 GoPro 與 AutoX 記錄器記錄與比對大家的駕駛差異性,進而從中學習到自己的不足與他人的優點。

回到台灣之後,要找這樣的環境著實不容易。有時候是自己太嫩,別人說的我聽不懂。也有時候是大家背景不同,我想聊,但是人家也不見得想跟你聊。講太多,人家覺得我在炫耀,或者覺得你在黑白講三小!總之,一直找不到在  VCMC 的那種感覺。

上週參加了一場「賽道新手體驗活動」,原本,只是單純的想盡一點自己的力量去讓新手們體驗到什麼叫做「賽道日」,盡可能的去分享自己這些年來的所學,讓他們覺得這個活動是友善,是好玩的。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咦!?我得到的好像比我想像得多~ 

原本只是單純的想說就帶人家下去跑跑,感受一下賽道駕駛的快感。沒想到,哇靠!變成 23 彎!我還真沒跑過 23 彎!喔耶!賺到 23 彎的經驗值!

然後,很不要臉也不客氣的去跟才剛認識的朋友問說,「我可以試試看你的車嘛?」(這種事情在一般賽道走行會,你誰啊!才不會借你車勒),新朋友說:「ok啊!鑰匙在這裡~」喔耶!讓我試到 Maxxix RC-1 這條聽了好久,卻根本連摸的機會都沒有的輪胎!還加碼讓我體驗一下北美洲 Time Attack 車友們讚不絕口的 JRZ 避震器。這樣還不夠,原來新的 Endless 煞車竟然這麼像比賽車的扎實的安心感!開到這麼順的車,真的有中樂透的感覺呢!

只是跑完賽道一週了,對於那天的賽道表現,我還是一直反覆思考著那天的經驗,也把影片翻出來看了又看,一直試著了解自己哪裡不足。尤其是因為試過別人的車,很喜歡那個感覺,就會反覆思考著,我該怎麼去把 Smurf 也調整出別人車上那種靈活度,卻又有著絕大的安心感。苦思不得其解,終於鼓起勇氣來跟新朋友求教。

「那天車子開起來,Turn-in 很棒,但是,我只要稍微快了一點就一定推頭… 彎中不能太躁進,需要等,不然會有點推。尤其 T4,T16,如果退二檔入彎,出彎油門一碰又會出現空轉,或許是機械式 LSD 的極限,但是,我總覺得在不改變硬體的前提下,我應該調整我的駕駛方式來做到更好的成績。。。」

「避震器前面放軟,後面可以先維持看看」。。。

 

玩車的路上,許多時候,真的是需要有一同追求駕馭目標的車友,大家互相的討論,從中學取經驗,一起進步。真的很開心,在台灣又找到這樣專業的車友。或許,我們可以一起組織一個像 VCMC 那樣的 Motorsports Club,大家是真心的互相切磋學習,不是淪落無意義的惡鬥爭戰,真正的在「駕馭」這條路上,大家一起互相吐槽求進步!